光伏電站建成并網后,運營維護工作上升成電站的工作重心,直接關系到電站能否長期正常穩定運行,并影響電站的成本投入、投資價值及最終收益。而在光伏平價上網步伐越來越近的背景下,光伏電站工程造價愈發透明,這也使得不少企業開始關注電站運維成本,甚至有業內人士表示,運維是光伏項目下一站比拼的重中之重。
“目前,各類機構對光伏電站的監測主要還是采用人為監測,也就是工程師帶著設備去現場一項一項做反復性測試。”TüV北德集團大中華區可再生能源部光伏系統技術經理朋泰彧說,這種方法有很大局限性,一是受測試周期限制,由于測試周期較短,在有限的時間內對電站整體進行非常準確的評估難度較大,不確定性強;二是人為操作難以覆蓋全部設備,抽樣性調查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可控隱患。
在此情況下,新技術的加持成為運維突破的關鍵。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普及正在加速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將賦能光伏運維的轉型升級。”
“TüV北德2016年推出了旗下
套數字化監測系統。”據朋泰彧介紹,數字化監測系統的實質是利用各式傳感器監測整個光伏電站,獲取大量數據流后在后端遠程實現數據整理、檢查、分析,涵蓋性能分析、線損分析、低效能分析、系統效率分析等各個環節,最后形成對電站的整體評價。
朋泰彧認為,數字(zi)化監(jian)(jian)測(ce)(ce)有(you)兩大優(you)勢。一(yi)是技術優(you)勢,可(ke)以(yi)更(geng)(geng)好地(di)保(bao)障電站監(jian)(jian)測(ce)(ce)質(zhi)量。和人為測(ce)(ce)試不(bu)(bu)同(tong),數字(zi)化監(jian)(jian)測(ce)(ce)范圍不(bu)(bu)會僅集(ji)中在某一(yi)區域(yu),而(er)是更(geng)(geng)為科學的離(li)散(san)型布局。通過大范圍抽樣管控數據,更(geng)(geng)好地(di)體現數據一(yi)致性。同(tong)時,傳感(gan)器精度不(bu)(bu)斷提高(gao),已(yi)達到千分之五(wu),基本(ben)實現了人為測(ce)(ce)試數據的植入(ru),這可(ke)以(yi)大幅(fu)降低監(jian)(jian)測(ce)(ce)誤差,使監(jian)(jian)測(ce)(ce)更(geng)(geng)
。二是成本(ben)優(you)勢。“經過多年研發,系統不(bu)(bu)斷升(sheng)級,但成本(ben)依舊控制在初(chu)步定價。”朋泰彧說,“總體而(er)言(yan),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代替人為測(ce)(ce)試,在監(jian)(jian)測(ce)(ce)范圍、準確性上都有(you)大幅(fu)提升(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