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風電已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電源。根據中電聯最新發布的數據,我國累計風電并網容量已達1.8億千瓦。從新增裝機情況看,2018年前9個月,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1261萬千瓦。 能源局發布的《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到,到2020年底,全國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將達到2.1億千瓦以上,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6%。
而當一個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或階段時,后服務市場將是產業發展的新的推動力。風電后市場涵蓋了風電機組運行狀態監測、風電場智能化管理、部件維修維護、備品備件管理、機組退役與改造等諸多方面。誠如風電出質保容量已經有了相當可觀的規模,初步估算為100GW。若按單機容量1.5MW計算,折合約近7萬臺風電機組。巨大存量風電資產如何增值保值成為項目業主亟待破解的新課題。
風電后市場運維能力的高低也由此成為決定風電資產質量的重要一環。一般風機的運行壽命是20年-25年,在運行15年左右后,其經濟性就會大大降低。誠如在風電項目開發過程中,風機在合理的運行時間內發揮更佳 的性能,成為衡量風場運行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在風機本身要有過硬質量的同時,其生命周期的運維則更加關鍵。
按照年利用小時數2000小時,每千瓦時運維費用0.05元計算,未來三年內風電運維市場總量將高達252億。從區域分布情況來看,目前乃至未來一個時期,運維的目標市場仍然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
運維:高效靈活的第三方風電運維
為了加速風電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2017年9月, 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公布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的通知》,推出了 批合計13個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總計70.7萬千瓦規模。
根據政策要求,這些示范項目的上網電價按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執行,所發電量不核發綠色電力證書,在項目當地電網范圍內消納。
這意味著,平價上網示范項目中,風電將形成與火電同平臺競爭的實力。平價上網,也意味著,這些示范項目,已經不再需要 補貼。
而風電平價上網導致價格降低或許會對整機商造成壓力,在尋求價格降低的同時,風機運維成本的壓力將會加大,這對風電運維的發展亦會是一大阻礙。惟一的出路就是風機安全、可靠、低成本運行,而其中的關鍵就是零部件壽命的更大 化以及早期預警和診斷。
市場上大部分的開發商和整機商都是國企。國企雖然‘大而全’,但總會受到工資總額、員工總數、企業機制等限制,不能突破。相反,第三方市風電運維服務效率卻很高。
第三方風電運維具有靈活調動人力資源與技術的優勢。例如,一個風場設備配套近十種風機,對于供方溝通、備件儲備、質量控制、問題追溯等方面都存在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大多整機商往往疲于應付,主要依托龐大的服務團隊進行處理。第三方風電運維無疑在這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